2017年教学育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学院宋福根教授

来源:赵卫花发稿时间:2017-09-15浏览次数:871

【编者按】又是一年教师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国家与社会前行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着坚守三尺讲台播撒知识与精神火种的人民教师。这个教师节,迎着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东风,我们选取了近一年来获得各类荣誉的教师代表,他们中有被学生选为新一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有在教学育人一线作出突出贡献和改革探索的,也有始终坚守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建设发展的,让我们透过他们感受东华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感受人民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入围“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评“上海市模范教师”和“上海市教学名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三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三度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教材两度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网上线、研发“国家级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服务于历届上海市大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翻开管理学院宋福根老师的教学科研成果,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厚重和耀眼,更体会到东华教师对于扎根一线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探索的坚守和执着。

教学40载,秉持实践育人

如果对宋老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做一次词频分析,我们会发现 “出镜率”最高的应该就是“决策”这个词了,从教40年来,他致力于企业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实际教学中,他认准“培养人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这个理,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管理学科的学生来说,要做好“决策能力”的储备,才能毕业后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基于这种实践育人的理念,他所带领的团队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软件,并创建了“决策天地”网站学习社区,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导论》和《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两门课堂上。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从最初在课题组试用到推广至整个学院,从面向东华1所学校到而今全国24个省市的100余所高校广泛应用于人才培养,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3年,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决策学科竞赛均运用了宋老师主持研发的创业决策网站平台,近7000人次参赛,70余名东华学子在该项比赛中获奖。这是对宋老师坚守实践育人理念的肯定,更坚定了他在实践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宋福根老师近照)  

据了解,这套“决策仿真系统”以企业管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特有功能,学生们可以在系统中组建虚拟企业,在模拟的逼真市场环境中开展相互竞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体验现代企业如何管理决策。“‘管理就是决策’,一个科学合理的‘金点子’可能改变一家企业的命运,而对我们教管理学的老师来说,就是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真刀实枪’地做才行。”宋老师如是说。

如今,宋老师已年逾花甲,仍然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正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积极投入到新一代企业经营决策支持和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也有人劝宋老师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可他的回答是,“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宋老师在欣慰之余,更常怀危机意识,他深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如果没有一点超前意识,不断开拓创新,现在的成果很快就会淹没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之中。

有一技之长,更要有N技之长

从本科二年级到博士毕业,蔡丽丽在宋福根老师的门下做了6年多的弟子。6年间,她从一个对企业管理决策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在中英科技创业大赛中与牛津大学学子并驾齐驱的大奖得主。而今,已是一名优秀的国家税务工作骨干的她,谈及恩师对自己的教诲时表示,除了强调动手能力之外,宋老师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这种多元训练让她在工作中受益匪浅。蔡丽丽告诉记者,工作以后,她参与了上海市税务系统互动平台的研发建设,该系统为纳税人“量身订制”了一系列网上纳税服务新举措,在纳税人和税务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方便快捷的网上互动桥梁,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比学计算机的懂管理,比学管理的懂计算机,要是没有宋老师的悉心指点,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工作业绩。”

(宋福根老师和研究团队开展讨论)

教学中,宋老师常对学生念叨的一句话就是:“要有一技之长”。事实上,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下,“一技”早就变成了“N技”,会编程、懂财务预算、通市场营销……许多平时看上去寻常无奇的训练,却往往在找工作等重要时刻成了“宋家弟子”脱颖而出的关键。硕士毕业的司马可非应聘国内一家著名的物流国企,尽管专业多有相似,但就因为在学校做过财务预算支持系统,招聘岗位又正好有“最好懂点财务”的需求,司马可非面试时对答如流,用人单位当即作出了免复试直接签约的决定。

育人是为人师的天职

如果你去过宋老师的办公室,会发现有些特别。推开门,首先看到的不是他的办公室,而是学生们的工作室,俨然有种学生“包围”老师之势。学生们说,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宋老师为了便于及时指导。不管谁有问题,只要一起身走上三五步,就可以得到宋老师手把手式的指点帮助,保证了他们的疑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答。学生们还告诉记者,只要当天没课,宋老师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同时也是最晚离开的。在宋老师的“以身作则”示范下,学生们也自发地形成了“朝九晚十”的自我考勤制度。师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挑灯夜战,一起在忙碌之余锻炼身体……课题组内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孕育着勃勃生机。

“既是严师,也是慈父”,这是已经毕业的硕士生刘光平无论何时说起宋老师都会提到的两个称谓。他还记得自己刚进实验室学习制作系统网页时,宋老师要求网页两边必须对齐,差半个空格都会被“揪”出来要求改正,论文里偶尔的错别字更不用说。“宋老师为学上的严谨,让人敬佩,他对我们生活上的照顾,更让人暖心。”刘光平说,宋老师看到课题组的同学喝水老是用塑料杯,就提醒大家经常使用塑料杯不利于身体健康,并马上为大家统一购买了陶瓷杯。后来,每次提起这个杯子,学生们都会说“所杯在手,爱心永久”。宋老师发现CRT显示器长时间的辐射会让学生们的眼睛疼痛,就下决心逐步更换成了液晶显示器……

“育人是为人师的天职,培养学生就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工作”,正如宋福根老师所言,他还将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奉献,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无怨无悔地投入与付出。



朱佳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