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是面向大面积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通识类课程,围绕数据科学处理数据的工作流程、核心问题,介绍从数据中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技术。课程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基础上,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建模分析方法,通过图像、文本、语音等典型人工智能的数据应用领域实例,将数据科学的前沿技术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
数据科学的通识教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东华大学从2016年开始探索,2018年总结出版了教材《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2019年获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专项教改项目立项支持,在全国、上海市高校的教学交流会上获得多校的肯定。2019年起多所高校如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城市学院、上海商学院等陆续采用本教材开展教学探索。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相关科目也将本书列为参考书。
二、在线教学组织和实施
《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课程2019年开展MOOC建设,教学团队集体制作了教学视频,实例演示录像、章节练习、课后习题等内容。2020年2月底,课程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2个月约有1900余人选修; 超星学习通平台也将本课程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其他高校翻转使用。
1.教学团队分工合作,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在制作教学资源前,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经验,对各章节需要录制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了规划,形成了教学资源一览表(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资源一览表
教学团队由6位教师组成,大家选择自己精通的章节分别准备录制讲义、准备。但是多人协作的主要问题,是每位老师的教学形式不一致,因此团队中有老师专门负责将所有的材料重新整理,过滤,保证教学资源从知识点的详略、内容的衔接、视频讲义页面呈现以及作业要求等都按照统一的风格呈现,使学生看到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而不是多个知识模块的拼接。
文字资料完成后,请专业公司制作了教学视频,并在中国大学MOOC上将所有资源上线。
2.多任务学习全面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线上教学,学生学习的手段主要通过看视频、讲义来完成,老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答疑讲解。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参与度。
本课程内容围绕实例展开,每个教学单元包括知识讲解、实例演示、课堂练习、主题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知识讲解和实例演示以视频形式提供给学生;课堂练习则以章节测验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间内在线完成,查看结果;主题讨论多为拓展论述题,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都是实践题,要求学生将实践成果在教学周内提交,教师助教在线平台上批改反馈。
课程教学将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答疑、测试、主题讨论、课后实践等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多维度培养学习的计算机素养。
3.平行班统一教学,全周排班答疑
“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作为大面积通识课程,选课人数较多,本学期有400多人,6个实体教学班,分布在一周不同时段开课。
为了统一教学要求,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在线平台上将所有学生组织在一门课程下进行管理,每周定时发布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规定任务完成时间。在课程下分班管理,班级授课教师则负责上课课段内的教学组织,带领助教及时批改作业,给学生反馈。
本课程每周有6次教师集中线上教学,答疑时间,我们将所有课程时间发布在平台上,学生必须参加按照自己上课班要求完成课内学习外,还可以在其他时间参与老师的教学,解决自己课后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团队将任课老师按天排班,带领助教轮流负责每天答疑,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同时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以免每天都需关注教学平台。
三、经验成效
1.在线资源内容丰富,制作精良
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需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视频制作。我们将录制视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点讲解,需要结合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展示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采用教师入棚镜头前讲解,专业视频公司结合讲义中多媒体素材后期制作视频;第二部分是程序实例讲解和演示,需要详细介绍实例的实现方法,展示效果,则采用教师电脑录屏方式实现,为了取得好的收音效果,为录制教师提供了专业收音话筒。
除了视频和讲义外,课程组织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数据集,章节测验、课后习题、主题讨论等多形式的教学资源,均发布在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资源查找、获取方式,提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多平台教学优势互补
本课程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上线,面向全社会开放学习,选课学生除了本校学生外,还有大量的社会其他人员。平台主要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开放,以及公开讨论区等形式。学校提供的在线教学平台则是超星学习通上,其提供了较强大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QQ群对学生来说则是更熟悉和亲切的交流手段。
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学生们对这3个平台都较为熟悉,我们就一起采用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发布和学习在MOOC平台上完成,讨论区的内容相比QQ更便于学生查询(如图2所示);教学管理,如签到,校内公告,校内期中考试等在学习通上实施,即时答疑,学生自主交流则在QQ群里完成。
图2 MOOC平台讨论区问题解答,学生查看利用率高
3.学生课程学习完成度高
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位教师协同教学的形式,相比课堂教学为同学们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手段,更多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多形式的能力培养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各教学环节的参与性较好,章节测验、讨论题完成度较高(如图3所示),学生课后作业成绩超出教师预期。特别的是主题讨论区中(如图4所示),学生们相互学习,拓展了视野。
图3 各教学环节线上数据统计
图4 主题讨论与学生参与讨论
四、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措施
1.存在的问题
从8周的400多人大面积教学反馈,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够,虽然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始终有10%~15%左右的同学,学习环节完成度较差,与平时课堂教学的比例大致相当。
(2)本学期学生由于突发疫情在家学习,而本课程课后作业均为实践操作题需在计算机上完成,个别同学不具备条件,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从未来考虑,学生在校学习,学校都能提供自主实验环境。
(3)由于课程教学实践性强,学生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平时在实验环境前知道能直接指出问题,演示调试方法。在线答疑,学生贴图,老师在自己环境下查看,经常结果不一致,错误的原因讲解不清,效率较低。
2.进一步措施
在后续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将在第9周,组织线上期中考试,督促部分平时没有积极学习的同学参与进来。
(2)总结课程答疑辅导、线上自由讨论中的常见问题,在论坛上发布,方便同学集中查找。
(3)课程后半程,组织开放设计类大作业,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制作上传演示报告,锻炼同学的创新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展示能力。在线平台提供了作业展示交流方式,这是以前课堂教学比较难以实现的。
文稿来源于:计算机学院 宋晖